教育的优势与借鉴(一)| 牛莉莎(钱班09级班主任)
很多人都在关心、谈论教育的问题,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教育这块基石。
教育的范畴很广,但目的只有一个即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人才。
关于“德”的教育与培养
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虽然创新性少,对“德”的教育应该是历史悠久的。
“德”是做人之本,“德”的范畴中含有的“礼”、“义”、“廉”、“耻”教育,这已经把“德”规范得贴切到位了。从理论上讲“厚德”与“载物”为两个独立的概念,“厚德”指导我们做人,“载物”是让我们具备做事的本领。那么他们的逻辑关系则应是:国之栋梁乃“厚德载物”也。
“德”之“礼”
“德”之“礼”为先。小之在家庭中,大之在社会中,更大一些的国与国之间,一句话互动离不开“礼”。而“礼”的得当表达和“礼”的使用之度决定了对方对你的判断。 比如过度的“礼”结论是谦卑。
在国语中“礼”是用“礼貌”一词来表述的, “貌”的学问很深。“貌”是用来表达“礼”的重要渠道之一。简单的说“貌”讲究场合和选择对象;譬如:该用握手礼仪时就不应使用拥抱或亲脸的礼仪,这里有距离的告知,也有男女之分;该穿正装时就不要穿休闲装,这里有尊重和重视成分的表达;当然谁也不会西服革履的爬香山,衣帽不整的招待客人,这些“貌”的呈现与我们讲话用词不当是一个道理……
“德”之“义”
“义”的含盖范畴很广。主要应该指道义、承诺、诚信和责任等。什么是道义?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那份义务和责任,包括对自己的、对小家和对大家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对自己的父母和儿女负责,应该对所在社会和国家有义务和责任,不应也不能推诿。当我们不清楚自己的那份义务和责任时,生活就没有了目标和方向,当然就很容易迷失自己。对“义”的认知决定了一个人在事业宏图上能走多远。岳母刺字等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正是从这方面讲述了这个道理……
“德”之“廉”
“廉”是作为一种美德来弘扬的。小则包含勤俭,大则包括廉洁、廉政……。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以勤俭作为美德来坚持,廉洁、廉政就不难做到,……好像这里不用阐述。
“德”之“耻”
对于“耻”最重要的是对“耻”的定义和认知,“耻”的涵盖和界定。常常有人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正是对“耻”的认知出了问题。大多数人认知是正确的,但社会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也会使某些人有哗众取宠的市场。这正是对教育的挑战。
综上,对“德”的教育我们缺什么?我们好像什么都不缺。我本人认为我们缺的是对“德”的理解,缺的是对其与时俱进的内容涵盖!缺的是我们自身对价值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