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映像 | 郑泉水:鼓励学生挑战学术难题
郑泉水:鼓励学生挑战学术难题 2012-05-08
转载自清华网
对于郑泉水教授来说,虽然他的博士学位是在清华获得,但并没有经过清华的系统训练,他一直把这称为自己的一项“欠缺”。1989年,他直接申请并获得清华大学的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是著名力学家黄克智院士。1994年,他也开始在清华担任博士生导师;从那时起,他不断探索培养优秀博士研究生的方法,至今他的很多学生都取得了出色的学术成果,并有三人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荣誉。
或许恰恰因为自己没有“攻读博士”的经历,郑泉水从一开始就可以跳出传统思维来思考怎样培养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博士毕业生。他系统地对比了清华和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方式的差距,并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学生特点,形成了自己的培养方案。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他反复强调了三句话:“鼓励突破,持之以恒,深入参与。”
郑泉水教授鼓励学生寻找到自己的学术兴趣和科研难关之间的结合点,例如他的第一个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学生杜丹旭,瞄准的就是近四十年来在多相介质有效性质方面未能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他经常引导学生去做那些风险极大的“疯狂”研究,并且会鼓励学生一旦选定,就要持之以恒;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深入地参与学生的科研工作。他认为导师只有与学生一起工作,才能利用自己的洞察力和学术素养为他们提供指导,才能在学生碰壁的时候提醒他们是否漏掉了什么重要的因素,才能为他们积累信心,认识到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学术研究恰似一个在黑洞中探索曙光的过程。郑泉水开玩笑说:“还算幸运,我的学生尽管选题都很难,好在都顺利毕业了。”其实,在这种“幸运”背后,是他和学生们经历无数次失败,刻苦努力把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是多次失败后可能的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