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秉纲院士、朱克勤教授做客中国科大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报告会
2011年5月10下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系列活动第三、第四场报告会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童秉纲教授和清华大学朱克勤教授分别作“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纪念钱学森先生百年诞辰”和“钱学森教育思想探索与实践——清华学堂计划之《钱学森力学班》”的报告。近200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童秉纲在报告中说,从20世纪开始,随着航空技术的崛起,造就了哥廷根应用力学学派和其后的GALCIT学派,推动了空气动力学等应用科学紧密结合航空技术的同步快速发展。由此形成了钱学森的技术科学思想及其相关的办学理念。
童秉纲说,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要求创造工程技术理论。早在1940—1950年代,钱学森就预见到,许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正在兴起,他拓展了应用力学的概念,认为应该大力发展一批包括应用力学在内的应用科学,统称为技术科学。从而在人们原来划分的自然科学(指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两个层次之间增加了一个技术科学层次。钱学森主张,技术科学的研究目标是“创造出工程技术的理论”。童秉纲还以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展的“中小型昆虫拍翼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模型理论研究”和“尖化前缘气动加热受稀薄气体效应的工程理论”为例,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童秉纲强调,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的创办,是钱学森先生培养“技术科学”人才办学思想的一次科学实验。从近代力学系成立之日起,钱先生就把培养技术科学研究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根据当时发展尖端科学和“两弹一星”事业的需要,钱先生为近代力学系设置了高速空气动力学、高温固体力学、化学流体力学和土及岩石力学等4个专业。他为近代力学系设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要求是非常高的,在前三年的基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而,钱先生聘请了最好的教授讲授这些课程,如严济慈、钱临照先生讲普通物理,吴文俊先生讲高等数学,蒋丽金先生讲普通化学等。钱先生曾幽默地对第一届学生说,这是我为你们搬来的几门“重型大炮”。到1962年第一届学生上专业课时,各种铅印的教材已经发到学生手中。到1965年,已经建立起我国第一个培养高速空气动力学人才的、有科大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和一套特色教材。这些教材代表了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
报告会上,童秉纲院士还愉快地回忆起为近代力学系首届学生集中补习力学基础课和中国科大流体力学博士点建设的早期经历,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的人生感悟。 朱克勤在报告中,着重就钱学森对新中国教育的贡献、钱学森对新中国教育的思考、钱学森力学班的培养理念、钱班要直面《钱学森之问》等进行了阐述。他说,钱学森对新中国教育的贡献,除了创办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外,还包括举办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1957年,高教部与中科院联合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钱学森为第一主持人,并亲自讲授“水动力学”和“宇航工程讲座”。从1957年至1962年,工程力学研究班共办了3届,其中流体力学专业两年制研究生105人,为我国培养了急需的力学骨干人才。
朱克勤介绍说,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共有六个清华学堂班,并设立“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岗位。钱学森力学班就是其中唯一以科学家命名的清华学堂班。2010年,清华学堂班进入国家“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清华百年校庆前夕,“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全面启动仪式。清华大学举办钱学森力学班,就是要学习钱老的科学远见、学习钱老的严谨治学、学习钱老的爱国情怀。
朱克勤还介绍了钱学森力学班的学制和课程的改革,钱学森力学班已经形成的共识,首先是兴趣、热爱甚至是狂热的探知欲;其次是基础,涵盖扎实、后劲、适应性、跨学科发展能力;第三是素质方面,交流、心态、志向、毅力、团队精神;第四是具有远见,包括前瞻性、关键科学问题、国家重大需求等。
报告会结束后,童秉纲院士、朱克勤教授还热情回答了学生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