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周海宏教授做客钱班系列讲座第二讲《审美原理与感性的智慧》

发布人:黄鑫 发布时间:2011-12-19 来源:钱学森班


      2011年12月15日下午2:30-5:30,钱班同学们齐聚马奈草场国际商务会所,再度领略了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的风采,聆听了他为钱班第二次主讲的题为《走进艺术的世界---审美原理与感性智慧》的讲座。继上一次讲座之后,钱班同学们早已被周海宏教授的个人魅力和渊博的学识所震撼和鼓舞。



周海宏教授与同学们展开生动有趣的艺术交流


      一上场,周教授就介绍了自己的家庭。他的父亲是60年代著名作家绍华,母亲是画家,而他自己的专业是钢琴。“构成艺术的三大要素视觉、听觉和语言我们一家都占了。我从小就接受很多的艺术教育,在学美学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知识结构突然清晰了。” 美术、文学、音乐,这些艺术形式,怎么样才是美的?如何审美?他与现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他多年来的顿悟。


      审美价值与感性智慧


      看一幅画为什么会看不懂?那是因为你找不到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而这也成为了欣赏现代艺术的主要障碍。从“感性的智慧”开始,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原理,他在现场不光展示了大量的美术作品,让同学们拿起手中的激光笔在显示板上“作画”互动;还抑扬顿挫了朗读了部分精彩的文学作品。周海宏用大量的例子、与台下的精彩互动轻松地让听众接受了他的观点:一个事物是否具有“审美价值”,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好看吗”。很快地,同学们都激动不已地沉浸到了艺术的世界里,开始启动感性思维去体验艺术的美。




钱班学生们近距离欣赏大师级艺术精品


      平衡、稳定性,统一、和谐性,动态、丰富性是“美”的三个基本特征,但是,平衡和动态是矛盾的,统一和多样是矛盾的。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需要智慧的。如果缺乏这样的智慧,就会出现一统一就单调,一多样就杂乱,一平衡就呆板,一动态就失衡。只有有序和丰富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艺术。


      联觉是非常重要的感性智慧的体现。何为联觉?即是用一种感觉引起其它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是人皆共有的基本感觉,声音的高低和视觉的亮度等等都是相互联系的。这个世界因为联觉而有了表情。画面的配乐讲究的就是联觉,好的配乐能够非常准确地将画面传达的感觉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也能引起读者的联觉反应。在不同感觉系统中,把握统一性是非常需要感性智慧的。




追随大师的艺术灵感与足迹


      现场大唱山歌


      从画到音乐再到文化,周海宏教授一直在引导听众试着去发现艺术的美,培养听众审美的兴趣。为了让大家能体会他所说的平衡美,他甚至现场大唱山歌,在一连串“啊嘿呦喂嚯”衬词的平衡中,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山歌歌词里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衬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发音是有前音、后音之分,淳朴的农民们用自己的直觉给歌词加上了那么多衬词,让它平衡,听起来美极了。”说到这里,周海宏教授又提到了取名字的艺术。“你看我的名字,周,靠后,海,靠后,宏,还是靠后,整个一个黑乎乎的。”台下的掌声再一次送给他充满艺术的话语。 


      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周海宏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就是含着丰富的感性特征,而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帮孩子去除文学的艺术性。”在谈论文学艺术时,周海宏教授对目前国内教育体系提出质疑,他说:“艺术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艺术细胞,文学教育扼杀了孩子们的文学细胞,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人就“没救”了。有救,但要靠自己。”在他看来,艺术修养的培养是一条漫长的路,而走这条路的每一个人只能靠自己。




周海宏教授欣然接受钱班同学们赠送的礼物和花束


      讲座持续了三小时,全场气氛热烈。对于钱班学生来说,周海宏教授及他的讲座既是一场艺术灵魂的震撼,也是一场生动有趣的大师级互动交流。周教授的讲座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讲解极富有启发性,加上幽默的语言、故事的穿插,使得整个讲座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学们听得意犹未尽,现场不时响起学生们热烈的掌声和爽朗的笑声。 



      周海宏教授简介:

      周海宏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音乐心理学、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自1992年起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开设《音乐心理学》、《音乐学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赏析》等课程,曾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其博士论文《音乐与其表现的世界》获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