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胡脊梁——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勇于尝试不同的领域

发布人:黄鑫 发布时间:2017-04-19 来源:钱学森班


      胡脊梁,来自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力三班,曾获学业优秀奖学金,科技创新奖学金,Esteemed presenter award of MIT research exhibition等奖项。他成功推动了钱班毕设改革,开放式学术沙龙活动的建立,并促成了生命科学学院为钱班开设的前沿讲座课程。


hu1.jpg

胡脊梁在MIT research exhibition 向其他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的工作 



推进毕设改革

增强互动交流


      “提前完成毕设答辩既是对之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又紧本科最后一个学期学习研生课程,挑战更高水平的科提供了条件。”


      结合钱班同学在大四春季学期之前已经有超过一年科研经历的情况(SRT,ORIC和海外研修),胡脊梁萌生了毕设提前答辩的想法。提前完成毕设答辩既是对之前科研成果的一种肯定,又为抓紧本科最后一个学期学习研究生课程,挑战更高水平的科研提供了条件。更重要的是,答辩提前之后四年级的同学还可以申请成为低年级课程的助教,组织学术沙龙活动。这既可以帮助低年级同学成长,又可以提高四年级同学的表达能力和对于知识的理解。 


      为了推行这个制度,胡脊梁积极主动与钱班首席教授郑泉水老师,班主任陈民老师以及同学们深入讨论并不断完善之前的想法。最终这项提议在钱班工作组会议中通过并得到了肯定。他所在的力三班也将成为第一个实施毕设提前答辩制度,并组织学术沙龙以增进高年级和低年级交流的班级。胡脊梁也成为钱班生命科学前沿讲座课的第一位助教。


hu2.jpg

胡脊梁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做实验



涉足生命科学

突破学科界限


      “导师的指导,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海量的文献阅读让他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实验技术更加纯熟,科眼光更加敏锐。

对于生物学的浓厚兴趣促使胡脊梁在大一学年刚结束便加入生物力学研究所,开始了他的第一段SRT。在实验室他不仅抓紧机会与导师和研究生交流学习,还投入到细胞与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相关课题当中,取得很多成果。第一段科研经历不仅让他熟练掌握了细胞培养,AFM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而且大大增进了他对于生物学的兴趣。


       在此之后,除了力学专业课程,胡脊梁以自学和选课的方式学习了很多生命科学的知识,为之后的科研工作打好了基础。一次偶然的机会,胡脊梁在实验中发现细胞膜的曲率与蛋白分布密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生物学知识的积累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他主动地联系了很多老师,交流讨论。最终这一问题引起了生命科学院一些老师强烈的兴趣,在生科实验室的支持下胡脊梁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并取得突破。


      在三年级时,胡脊梁获得了MIT海外研修的机会。八个月的研修让胡脊梁对Biophysics这个领域有了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认识。导师的指导,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海量的文献阅读让他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实验技术更加纯熟,科学眼光更加敏锐。他清醒地意识到在Biophysics领域自己未来想要做些什么。目标的明确让他对未来的研究充满期待和热情。海外实习期间胡脊梁多次在会议中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荣获Esteemed presenter award of MIT research exhibition等奖项,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


1492670675492582.jpg

人物专访


      “清华的同学应该勇于追求兴趣,打破学科的藩篱,将不同领域的思想融合起来,解决重要的问题。


      关于科研与成长,有哪些建议与看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有足够的执行力,还要能提出有意义的重要问题。从不能提出问题到能够提出好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成长过程。我刚接触科研时很难提出原创的想法,经过足够的积累,我现在能够提出很多有意思的课题,但是这些课题未必是最重要的那一类。我还在不断努力和思考,希望在研究生阶段能够独立提出重要的研究课题。想要提出好问题既需要广泛地阅读文献,又要不断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思考如何提高课题的价值。我希望同学们不是从导师那里接过一个课题,不假思索地去完成它。只有在科研过程中不断提问才能提高课题的质量,才能发现重要的问题,陪养科学的眼光。


      为什么选择了你现在做的科研方向?


      我认为选定一个合适的领域对于成功是最重要的。合适的含义主要包含兴趣和前景两个方面。要做出合适的选择必须接触足够多的领域,对于一二年级的同学来说,我认为课题做的怎么样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多去尝试和了解不同的领域,这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做出正确的选择。我选择Biophysics主要是因为兴趣,同时这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域。在做出选择之前我对于固体力学,纳米技术和生物工程等方向都做过较为深入的调研和了解,最后选择了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Quantitative biology和Biophysics。生物和力学是两个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都有极大差异的学科。从力学跨到生物是极具挑战的转变,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但钱学森先生说过,两个学科相距越远,碰撞出的火花就越绚烂。清华的同学应该勇于追求兴趣,打破学科的藩篱,将不同领域的思想融合起来,解决重要的问题。


hu4.jpg

胡脊梁在Stanford做学术交流时与其他同学的合影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