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钱学森班生态圈” 关注学生创新成长
2017年12月2日,清华大学蒙伟民科技大楼里暖意融融、气氛热烈,清华学堂计划钱学森班的老师们与来自16个省(直辖市)2017班的30个家庭共46名家长,共话学生创新发展,共商未来之子的成长之路。
首先,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李路明做了热情洋溢的开场报告,从教育的时代性、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清华的教育理念等与家长们分享了对教育的认识,特别强调了学生价值观塑造在未来成长中的作用,引起与会家长强烈的共鸣。
“此次家长日是钱学森班的首个家长日,主要目标是提供一个渠道,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钱学森班的培养模式,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了解孩子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等,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家长参与到钱学森班孩子的教育中来。”首席助理周华老师是一位知心的同龄人,用简洁、凝练的语言介绍了钱学森班的定位,特别是针对钱学森班学生特质,如何激发学生内生动力。钱班架构、课程设计、科研训练(SRT、ORIC、SURF)、访学游学、毕业生去向等情况介绍,使家长们第一次了解到清华大学与传统学生本科阶段教育理念的不同,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钱学森班在专业方向开放、师资全球化配置,以及强调科研能力的实践成果。
见面会上,力7班的班主任任建勋老师用图文并茂、富有亲和力的人格魅力,向家长们详细介绍了学生们从报道之日起到目前的生活、学习、军训、实践、活动等点点滴滴的感人故事,是与会家长最温馨、最放松心情的一刻。随着任老师的介绍,家长们仿佛亲身经历了孩子们的日常。
为了让家长更为深入地了解钱学森班的培养模式,钱学森班研究与实验室负责人、清华大学微纳中心副主任徐芦平老师详细阐述了钱学森班设计“通过研究学习”这个科研创新实践模块的初衷,特别是关于如何回应创新时代“大学如何上?、大学有何为?”这个时代命题。同时,徐老师通过教育范式的转换、CRC教育模式架构、循序渐进的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训练、主动探索性创新研究ORIC(Open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Challenges)的过程管理等内容,详细阐述了钱学森班独有的学生创新能力与科学素质培养体系,展示了让学生了解自我、激发学术兴趣、个性化发展的实践过程,希望把钱学森班学生培养为面向未来的杰出科技创新人才。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常务副主任白峰杉教授,做为钱学森班综合素质与创新俱乐部的负责人认为,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素质教育在清华、在钱学森班尤其重要。不仅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动精神和个性差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对闻名的“钱学森之问”的实践。同时,他指出超越生存需求的人生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悟道”,“通过研究学习”使学生本科阶段的教育成为其人生的“奠基”,在“旧中求新才为新”,通过“知识、能力、价值”这三层学习目标、“传统学习、朋辈学习、自主学习”这三个学校平台的培养,知道自己“不知道”,延伸自己的“不知道”深度,形成学生个性化的链条,成就美好人生。
而钱学森班首席郑泉水教授的《面向未来的钱学森班》,从科技发展现状、国家发展的需要、知识指数发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等教育必须改变的原因,也讲述了在钱学森班八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的过程。钱学森班在过往的八年中,更新了基础课程体系,建立了荣誉学位制,搭建起以研究课程和研学要求引导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心”的评价体系……在情况介绍中,关于如何搭建钱学森班“生态圈”,引起了家长们的浓厚兴趣。郑泉水教授解释道:钱学森班的使命是创新,培养的是行业的领军人才,他的使命是挖掘和培养有志于通过技术改变世界的创新人才,探索回应“钱学森之问”实现的途径。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培养?要面向未来培养创新人才。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安排、评价体系、研究实践体系、课题体系等等方面,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兴趣“定制”成长模式,这样就需要资源。而资源从何而来?同学、学长、老师、社会、关心教育的各方人士和机构等多种资源在创新人才成长都很重要,当然更少不了“特质孩子”背后的家庭。希望通过“钱学森班生态”和“钱学森班之家”这个平台,在学生们专注完成精炼的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能够有能力、有精力、有资源去自主设计、自主探索感兴趣的科研与未知,从而培育出学术创新人才、领军人才、行业领袖。首席教授的讲解,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到“钱学森班”的专业方向、导师制、课程设计、科研训练、学生特质等情况,更全面地解答了家长“钱学森班是什么”的疑问,对钱学森班的培养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家长日期间,钱学森班未来系统实验室主任郑钢铁教授还介绍了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方针以及钱学森班的同学在他的“未来实验室”开展的一些科研项目。大一、大二、大三的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他们在“新生挑战赛”、SRT和ORIC项目中取得的成果。最后,家长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郑钢铁教授的实验室、微纳力学中心核心实验室等实验室。
首个钱学森班“家长日”,大家倾听了10个报告,参观了5个实验室,与钱学森班的老师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与2017班的孩子们和各地钱学森班家长欢聚一堂。从黑龙江到广西南宁,由四川成都到福建福州,16个省(直辖市),相距几千公里的距离和巨大的气温差异,丝毫没有影响到家长们出行的热情。大家利用双休日汇集首都北京,虽然辛苦但甘之若饴,倍感珍惜。家长们并纷纷表示,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家长日”,理念新、信息量大,收获很多,在清华感受到一个不一样的“钱学森班”资源与平台,感动、感谢、感激!通过一帮有情怀的老师的辛勤培育,今日的天之骄子将成长为行业领袖和改变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