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7的上海之旅——记钱学森图书馆参观诸事
三月末的春光正好,四月初的花香正浓。力7的同学们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周末踏上了前往上海的路途,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历程。
十一点半,力7的队伍到达了虹桥火车站。虽是深夜,但迎接同学们的是一片干净的天空和那轮满月,消除了旅途的疲惫,大家对此次周末活动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在宾馆用完早餐,大家便启程去往这次活动的重点站——钱学森图书馆。这两天上海的天气非常好,阳光明媚,温度适宜。这样的日子里,钱图也显得更加壮观,力7的各位同学就在钱老的注视下走近这座建筑。
合影之后,钱学森图书馆的参观正式开始。同学们戴上了讲解器,做好了领略钱图风采的准备,便跟着讲解员进入展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震撼人心的红色“蘑菇云”。序厅里的这座红色立体造型——“升腾的智慧”,由4015页“钱学森手稿”组合而成,寓意着钱老回国后主持“两弹结合”试验获得成功所历经的4015个日日夜夜。9.8米的高度,象征了钱学森98年的壮丽人生。在这壮观的景象之下,每位同学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钱老的伟大,一种既看得见摸得着又有着重要内涵的伟大。
接下来,序厅与中央圆厅交接处便是一尊钱学森的头像雕塑。这座雕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它在对钱老的眼神刻画中将钱老的精神表现得淋漓精致。钱老的神态坚毅安详,他目光深邃,注视着远方,仿佛仍在思考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发展,也在期待我国新型创新人才的涌现。
(第一展厅集中展示了钱学森对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呈现他传奇人生中最为壮丽的篇章。)
我国第一个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的改进型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在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最高技术负责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他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品德优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他高瞻远瞩,为中国航天指出了一条既适合国情又有自身特点的正确的技术发展道路。他把系统工程理论运用到航天实践中,引领中国航天人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钱老亲力亲为,参与中国早期导弹、火箭和卫星主要型号的研制和试验,以其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智慧,在许多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二展厅主要介绍钱学森在科学理论研究上的诸多学术成就。钱老早年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等应用力学领域解决了很多前沿难题,还开创了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这两门新的技术科学。从1978年起,他积极倡导和推广系统工程,对系统学的创建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观点。自1979年起,钱学森从研究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实践论、系统论的观点,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他还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为解决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探索中的诸多复杂问题提供了现实、有效的方法。
钱老手绘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图
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科学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
钱学森一家回国
爱国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精神支柱,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紧紧相连。从交通大学毕业后,钱学森便赴美学习飞机结构设计,并逐渐树立了自己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权威。旅美期间的钱学森时刻挂念着故土,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让他归国无路。后经多方努力,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归祖国。钱学森具有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永无止尽的探索欲望,并十分推崇学术民主集中制。面对权力地位与物质荣誉,钱学森时刻保持着淡泊之心。这些精神品质,使得他无愧于“人民科学家”这一称号。
第四展厅主要揭示钱学森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他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
钱学森先后就读于北京师大附小、北京师大附中、交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校,为日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但一直坚持学习哲学,有很深的哲学感悟和造诣,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于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做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钱学森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数十年如一日,畅游书海,学无止境,铸就了一座座学术高峰。在钱学森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历程中,党和人民对他高度信任、深切关怀,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为他提供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钱学森本科阶段的试卷和艺术方面的造诣
钱老藏书的七分之一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最后,在展厅的出口,一段钱老亲自书写的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让我的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钱学森”
是的,钱学森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也是多样的,但是在这传奇的人生中,始终有着一条明确的主线,就是为了让祖国更加强大、让同胞们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参观完四个展厅后,同学们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接下来,上海交大的张现民教授给力7做了一次有关钱老回国历程的讲座。张教授的报告持续一个多小时,内容丰富,使大家进一步体会到了钱老回国的艰难,也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对钱老爱国情怀的认识。
张教授的素材部分来源于美国有关部门的解密档案,十分珍贵。冷战时期的美方不断暗中打探他的政治倾向,对他进行有怀疑成分的忠诚度调查,派遣中央情报人员四处搜集他的档案资料,随后解除了他接触美国国家机密的权限。虽然加州理工方面力图帮他恢复权限,但政府仍未动摇,最终将他软禁,直到5年后他重获自由,在新中国的大力支持下,方才归国。自那以后,他再也没踏上过美国的国土。
报告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中,有同学问道,美国对他的不信任,是否是促使钱学森归国的一个原因。张教授认为,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与钱老同一时期,有一位华裔科学家也受到了怀疑,但他最终仍留在了美国。接触国家机密的权限被解除后,钱学森无法在美国从事自己热爱的领域。由于他个人性格的因素,这些怀疑使他拒绝再为美国工作,从而使他的归国之心愈发强烈。
这次参观之后,力7的同学们对钱老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着种种感想。
心是一处让逝者活着并为之加冕的地方,我从未这般心潮澎湃,名列前茅的成绩、永无止境的学习、淡泊名利的心境、心系祖国的情怀,一边是人格修养的高峻,一边是科学艺术的隽永,他每一样都做到了极致。——蒋琪
钱老已去,但他对精神是长存的。身处于钱学森力学班的我们,理应继承钱老遗志,传承其爱国、奉献之作风,在未来的科研事业中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胡腾戈
虽然我已不是第一次参观钱学森图书馆,但我仍然十分震撼。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一张钱老写学术论文的文稿纸,我和任老师在这个玻璃柜前驻足良久。他的端正的字迹和规范的格式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认为一位真正的大师的风范必定在他所做的每件细小的事情上得到体现。我联想到了自己对待作业的态度,感到有些惭愧。我本以为,我只要答案对就可以了。但如今想来,排版、书写也是与人交流的一方面。进一步,我想到学术之路上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我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赖丞韬
终于,我们直观地感受到,钱老有多么优秀。他有着优异的成绩,提出了许多宏伟的设想,但于我,最直观的震撼是,他一生读过如此多的书。在走进陈列钱老藏书的陈列室时,我简直要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每天都要花六个小时读书,雷打不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高效与毅力。值得注意的是,钱老所读书中,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这也提醒我们,要成为优秀的人才,只懂得公式那一套是远不够的。我们应如钱老一般,不要只扎进科学之中,而应该在人文、美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涉猎,才能成为一个有趣而优秀的人。——李诗妤
一个不经意的周末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北京到上海
前往心中的圣地
钱学森图书馆
高挺的火箭
正如那高挺的身影
浩瀚的书海
装不下深邃的眼睛
伟人已逝
精神永存
后之来者
有感于斯
——陈世纪
因为来之前读过《钱学森传》,了解过钱老辉煌的学术成就,严谨的科研精神,高尚的爱国情怀,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参观各种实物时,总能唤起相应的记忆,引发更深的感悟。有了照片、书信、手稿为证,钱老的生平历历眼前,更为鲜活。我仿佛能想象出他捧着一杯茶和妻子说“回见”后独自一人在书房伏案至十二点的情景。钱老天赋聪颖,教育良好,但他的成就少不了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钻研。书房中4000册的藏书,629袋剪报,让人难以想象之多。钱老一生在许多领域(如空气动力学等)做出开创性的贡献,也是很多领域(如系统工程等)的开创者,他为我国国防所作规划具有的前瞻性都让人心生敬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吴茜
用勤奋弥补过去的差距,用智慧看清未来的方向。我们不是要追赶国外发展的步伐,我们要做的应是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杨馥玮
这天下午,同学们又来到了中国工业设计博物馆,参观了现代中国工业制造的发展历程。在展厅中,大家都紧跟任老师,听他为同学们讲述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也从中感受到中国科学与技术的伟大发展。
晚上的游轮聚餐,留下最深回忆的不是那些食物,而是力7同学们在一起度过的这个欢乐的晚上,美丽的江景、绚烂的灯光、身边同伴的笑颜,组成了整个班级永久的记忆。力7这个班集体,在这次上海之行中越发凝聚起来了。
美好的集体上海之行在游轮上画上了画满的句号。同学们意犹未尽,有同学感慨万千,通过书写诗词来表达自己这一天的感受。
早春三月,黄浦江边,参访魔都。
看摩天大楼,参差起伏;大街小巷,车水马龙。
高铁雷行,客机翱翔,和谐富强新天地。
意壮阔,问祖国之兴,源自何处?
此次全班同游,追钱老漫漫回国路。
恰满腹经纶,风华正茂;天才锐气,中流砥柱。
丹心不灭,铮铮傲骨,八年回国两弹合。
志踌躇,再伟大复兴,看我力7!
——肖智文
朝闻钱老系家国,夕乘游轮荡涛波
异域千阻踏归途,荒漠万里响战歌
明珠闪耀月光暖,江流入海源为河
情系华夏奉献多,自强不息四海播
——刘晏铭
作为钱学森力学班的学生,此次上海之行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力7的学生一方面对钱老的生平和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更是深切认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我们应当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为己任,像钱老说的那样,让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愿力7的同学们共勉,一起向着钱老看齐!
供稿:杨皓宇
摄影:牛浩宇
审核:任建勋老师
校对:赖丞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