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研究 

王中林院士:新时代能源与蓝色大能源


    2019年12月19日下午2点,X-Idea课程第一次走出清华校园,来到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在会议室中,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受邀为钱学森力学班同学讲授X-Idea课程:《新时代能源与蓝色大能源》。本次课程吸引了来自力7、力8、力9共11名同学参加,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ORIC负责人徐芦平老师参与本次课程。

 
 

    王院士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能源领域发展的悠久历史,他认为传统能源领域发展历程长、但如今面临着创新较难的问题;而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身边用电的设备越来越多,王院士断言:“如果都只使用传统的蓄电池,90%的物联网无法实现”。于是,王院士引出了分散式发电的理念,这样从集中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能源发展历程,与“熵的增长”不谋而合。

    接着,王院士向大家介绍了自己领导实验小组发明纳米发电机,之后发现摩擦起电效应与其良好特性,并经十余年发展的大致历程。当纳米发电机被发明之初,曾受到业界同行的广泛质疑,这一领域也长期不被看好。而在王院士看来,正是在这样的质疑声中,没有任何其他学者愿意从事这一研究,这给了王院士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按部就班地充分开展实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举世瞩目的重大科研成果。王院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大家:当别人质疑你的工作时,这正是给你充分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寻根究底检验真理,在科研探究的道路上留下自己足迹的大好机会。在讲座的最后,王院士简要介绍了纳米发电机的广泛应用前景,并向大家提出希冀,希望大家在新型能源科技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参观了基于纳米发电机的一系列相关成果展示,并在一个关于摩擦起电的科普展览厅亲身体验了诸如发电衣、微风发电草坪、自发电旗帜等应用成果。
 


    随后,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潘曹峰研究员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在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了基于压电效应的一系列应用成果。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依旧沉浸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

力7班杨馥玮同学说:“王老师的研究非常创新,无论是对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还是对能源转化的应用都非常有价值。此外,王老师的研究经历也给我很多启发。在这样一个新概念研究开始的时候,总是会有外界质疑的声音,但恰恰是这些不相信,给了我们研究的时间与机会,当外人终于承认我们的工作时,我们其实已经领先整个领域很多了。对我们来说,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向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力8班马竞泽同学说:“王老师比较注重现象背后理论的建立、辨析和联系,这些对于一个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是极其重要的。当一个新领域刚起步时,更多的还是在实验的不断尝试中静待新的突破,这种突破来源于对新现象的重复和深究。X-Idea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正在牵头研究的一些原创工作和新领域,也给我们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多种选择。”

力9的厉奕然同学说:“今天王院士向我们介绍了他所研究的关于纳米发电机接触起电的相关内容,使我意识到了科学问题其实无处不在,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摩擦和接触起电也蕴含着这般丰厚的科学价值。此外,王院士也向我们介绍了能源方向研究的概况,这使我对能源方向产生了兴趣,我意识到这确实是一个具有很多创新潜力的方向,以后打算做一下相关的SRT来进一步接触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