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和研究 

华为挑战性问题专场——华为河图 - 打造下一代全息互联网



       325日晚,清华大学钱学森班“X-idea——交叉创新挑战性问题”系列课程第十讲在蒙民伟科技大楼M层报告厅开讲。华为FellowCyberverse总工程师、Camera总工程师罗巍受邀以“华为河图 - 打造下一代全息互联网”为题做分享报告,带领大家走进精彩的华为河图世界,并与在场师生展开充分讨论。本次课程由钱学森班力9杨家炜同学主持。



罗巍作分享


       

       罗巍首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思考讲起,介绍了华为河图Cyberverse诞生背后关于技术、未来与生命的哲思。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全息互联网”的具体意义,通过革新人与信息世界的交互模式达成难以想象的用户体验,通过构建镜像世界弥合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割裂,通过构建信息自发演化的运作体系与真实存在的数字化身创造一个真实的数字世界。


报告中,罗巍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了演示。在华为河图的作用下,许多常见的场景有了新的颜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旅游景点,文化与历史得以以一种实时而可互动的艺术形式呈现;在娱乐街区,导引和信息以一种个性化的形式赋形与现实空间。依托华为河图,虚拟世界的居民被请到现实世界做客,现实世界的居民也可以在虚拟世界寄托情思:爆火虚拟IP中的角色与活动在真实的街头巷尾和爱好者直接相遇,祝福与期许顺着虚拟烟火射入长空。多种应用场景与丰富的应用前景通过几段视频得到了直观的展示。



课堂现场



围绕未来的工作,罗巍针对华为河图的核心技术提出了需要解决的挑战性问题。真实世界在数字世界中的高精度地图构建、基于图像的精准定位系统、对图像的实时精确识别与分割,以上三点是给用户带来更良好的使用体验以及激发设计师创意的基础。华为河图目前在各个领域中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需要硬件与算法的突破。


        最后,罗巍呼吁同学们大胆设想全息互联网的建设方式与应用场景,一起为承载人类精神世界的未来信息空间思考。



小组讨论


         

         报告结束后,现场同学分成小组,在华为团队的导师引导下,就不同的挑战性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分享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观点分享:



    ——针对“商圈AR”这个华为河图可能的应用场景,提出了“真实性渲染”的概念。在未来,希望华为河图在真实场景中渲染AR引导牌的过程中,能够重构真实世界尽可能多的信息,并用这些信息进行更真实的渲染。同学们注意到,现在的主要算法是基于视觉的空间模型估计(如光照强度、材料材质等),而没有太考虑空气质量等其他感官的因素。因此,同学们提出引入外界传感器信息修正模型的方案。基于这个方案,进一步提出能够提出配套于华为河图的传感器IoT系统的技术路线。加入空气质量等变量,设计新的算法,以及引入云端计算,可以对光照与材质进行更好的估计,也可以让华为河图进行更好的真实性渲染,让用户更接受这个崭新的生活模式。


汇报展示



    ——华为河图不仅仅是一个附加世界的软件,还是一个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可创造空间。它可以实现信息的重整。比如空间方面的重整可以让我们看到千里之外的东西,时间方面的重整可以让我们看到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发生过的事情、存在过的人。每个人都能按照各自的想法来构建自己的世界,或者可以多人共建分享一个世界,最终实现能够直接便捷接触的交互的数字化世界。




汇报展示



    ——华为河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未知的方式,为人们理解高深的科学理论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有可能为科普和高等教育带来一场革命。例如,人们能够接受牛顿力学而难以理解相对论,很可能并不是因为相对论更难,而是因为人们生活在牛顿力学构成的世界中,对它有着直观的理解,而对相对论的种种现象并没有直观的印象和体验。在华为河图中,人们可以置身在科学家精心设计的相对论世界中,亲自去体验相对论,进而理解相对论。华为河图,让人们得以体验到真实世界中不可体验的科学概念。



合影留念




文字 | 赖禹辰、课程助教及小分队成员

摄影| 邹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