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活 
STUDENT LIFE

南门谈 | 神与灵


南门谈俱乐部简介


我们是一伙理工科生,更是一群有趣灵魂。“南门谈”作为钱学森班创始俱乐部之一,希望通过日常阅读分享与探讨辩论提高大家的交流表达能力,加深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围绕“自洽,共情,联结”的核心宗旨,我们会不定期举办活动,欢迎各位同学们的加盟!


第二期活动回顾



图片


《死亡诗社》中基廷和学生们在山洞中击节而歌。经过大家的建议和讨论,第二期南门谈也迎来了属于我们的仪式——开篇读诗和结束时的创作诗(本期围绕“南”、“门”、“谈”三个字进行创作,屏幕前的你有没有想到一些不错的诗句呢~)


1

开篇诗


图片


伴着爱尔兰画眉,杨兴儒(新闻18)为我们朗读了罗伯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在悠长的口琴声中,我们也仿佛来到了清晨黄色的林子,静卧在无人踩过的树叶丛中,思考着岔路口的自己应该选择眼前的哪条路。


图片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在云水逸的古筝曲音中,张朔晗朗诵了《曲江二首》,也引发了我们对世事变迁的思考。



2

自由分享


自由分享环节中,戴文越分享了英格玛·博格曼的《第七封印》和神之沉默三部曲。《第七封印》拍摄于电影尚未完全成型的上世纪60年代,通过骑士布洛克与同伴们在中世纪瘟疫蔓延的欧洲大陆上艰难生活的故事以否定神的存在。


图片


《第七封印》取自圣经最后一章《启示录》。末日审判书卷上有七个封印。封印一个个被揭开,最终审判降临人间。最后一个封印是由羔羊揭开的。中世纪黑死病时期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十字军骑士在东征途中看到了同样奉持一神论的穆斯林,也途径信仰不同上帝的东罗马帝国,不禁发出了内心的诘问:谁才是上帝?这场“正义”的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上帝的怀疑。他不满足于上帝的沉默,希望上帝伸出一只手来告诉他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图片


骑士与死神对弈,约定如果自己胜利,就要用赢来的时间了解上帝。旅程开始了,骑士遇到了演员夫妇一家和为琐事争吵的人们,而最后的神迹降临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演员一家,只有他们逃离了死神的控制。黑云之下,骑士和随从等人被死神带领,跳起死亡之舞,步向黑暗的国度。


图片


导演英格玛·博格曼的父亲是神职人员,家中宗教传统深厚。但在创作过程中,他开始怀疑神的存在。世界大战、工业革命等剧变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战争中的人们都高举着上帝的旗帜,但是上帝却只是旁观他们争斗不休。这促成了战后欧洲的流行思想“上帝死了”,“上帝沉默”,存在主义哲学开始宣称价值回到了人的身上。在这一主题下,英格玛·博格曼创作了层层递进的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和《沉默》。


图片


《犹在镜中》借对一个精神病人的精神分析过程,表达了上帝的冷漠无情。上帝的形象是那只藏在门后的蜘蛛,冷血、丑陋而不通人情。《冬日之光》中,信仰岌岌可危的路德会牧师希望在遥远的地方通过爱的指引发现上帝,但与助手的交谈中却发现爱原来就在身边,无需神的存在。最后一部《沉默》中,一对相爱但只要试图表达互相的爱就会争吵不休的姐妹让“通过爱去发现神”这条路也不可行。假如人们无法交流爱,又该去哪里找上帝呢?对这个问题,神和人沉默以对。通过这三部电影,英格玛·博格曼将神的概念一步步从自己脑海中移去。


图片


神之沉默引起了大家的诸多思考和讨论。贾子尧认为,“神之沉默”未必直接指向神的不存在。对一个有神论者来说,他/她的祈祷也不可避免遭遇神的沉默,遭遇永远的不回应。一方面,他/她很有可能就是凭借对神之沉默的解释建立信仰的,因为与神永恒的缺席相比,多变的世事显得那么不确定,伴随着更多的痛苦。另一方面,子尧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在人遭遇苦难或有欲望无法实现之时,上帝的沉默是冷酷而无动于衷的。但是当人向上帝说自己最隐秘的罪恶的时候,上帝的沉默就像绝对宏大的聆听和包容,是慈爱而予人安慰的。有神论者偏爱神的慈爱,而可能选择性地忽视了神的冷酷。


图片


结合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蒋琪则从“想象的共同体”的角度加以解读。从泛神论到一神论,宗教是金钱和帝国之外第三种让人类统一的力量,但也无非是一种集体的想象。而这些集体想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本来就是每个人类文化无法避免的,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的引擎。身处其中的人们必然碰上互相冲突和矛盾的价值观,而这种认知失调会激发我们不断思考、批评、重新评价。“就是在那些穆斯林自己都会感到左右为难的情境下,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ps. 当然,南门谈也无非就是一种共同的想象,本期蒋琪相关俱乐部会员制度和组织架构的介绍将会出现在下一期推送中。


图片


无论是伟大的导演,还是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都会遇到各种内心的矛盾与迷惘。随后,张正非为我们解读了艾伦·麦席森·图灵的一封信。信最后“Turing Lies With Men”是一个精妙的双关:既可以译为“Turing对人们撒谎”,也可以译为“Turing与男人躺在一起”。当时同性恋事件刚刚败露,图灵遭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而此时此刻他内心深处的世界也发人深思。


图片



3

主题分享


无论是英格玛·博格曼,还是艾伦·图灵,亦或是我们课本上那些“熟悉的陌生人”都无法避免心灵深处的冲突和矛盾。从思考神的存在回溯自身的身份认知,接下来是围绕推荐书目《狄拉克传》及《当泡利遇见荣格》的主题分享。


图片


贾子尧首先分享了狄拉克的故事。他发现狄拉克的生活中有很多自恰的逻辑,因为他一直为沟通两个不同的领域而生活着。家庭生活中,他的父亲是一位严谨认真的瑞士裔英国人,在当地的法语教学界小有名气;而母亲则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作家和自由职业者。父亲为了训练狄拉克兄弟俩的法语,坚持每天早上吃饭时为他们授课,并且在家里只说法语;但母亲只会说英语。因此,狄拉克小时候甚至认为男人和女人说着两种不同的语言。


图片


学业方面,狄拉克听从父亲的教导进入电子工程系进修,而在业余时间则更关注时空的结构和抽象的几何理论。在身边的同学们追求实用知识时,他却经常阅读爱因斯坦有关的工作。狄拉克用数学沟通工程与科学,并将对美感的追求一以贯之,形成了独特的科学品味。学术方面,狄拉克首次成功地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写出了描述电子运动的狄拉克方程。这归功于他长久以来在广义相对论方面的兴趣,以及大学时在量子力学专家手下进修的经历。可见正是狄拉克对两种截然不同语言的掌握,让他把握了创造的机会。


图片


上世纪40-50 年代,共同任教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的荣格和泡利产生了不少联系,一场极具启发式的关于物质与心灵的探索即将杨帆起航。接着,马程田结合《当泡利遇上荣格》一书介绍了泡利的生平和与心理大师荣格的关系。


图片


如果说狄拉克是在矛盾中成长,试图协调自己的身份认同,泡利对自己的身份认知则是经历了一次跃迁。因为当时反犹思潮暗流涌动,泡利的父亲隐瞒了犹太身份,于是小泡利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作为天主教徒成长。成年后,泡利突然发现自己是犹太人,于是义无反顾地放弃天主信仰改信犹太教。这也为后来他复杂的精神世界埋下了伏笔。


图片


马程田首先以泡利人生中遇到的重要人物为线索,娓娓讲述这个科学巨人一生轨迹和心路历程。从物理学前辈马赫,到性格截然不同的埃伦费斯特,再到勤恳的海森堡和“礼貌客套”的奥本海默,泡利不断发展出一种想法:人的精神世界和物理世界,心理学和物理学是可以统一的。随着战争的不断逼近,泡利在德国的几位朋友惨遭迫害。他本人受局势所迫接受了普林斯顿的邀请,来到了美国。当时二战已经爆发,泡利不可避免地看到了科学的黑暗面。老朋友玻尔加入了原子弹的研究团队,但是泡利坚持主见不参与战争。他认为现代物理学是通往更高级意识的方式,无法接受科学与战争的结合,于是他与同事们产生了距离。这种疏离使得他有了喘息的机会,开始研究无意识对物理学的影响。他认为在亚原子水平,物理世界表现出的混乱特点和人的无意识很相似


此时,荣格的想法与泡利很相近。适逢泡利因为感情问题及对父亲续弦的不满患上了神经官能症向荣格求助,二人展开了对梦境的讨论。荣格认为梦源于集体潜意识,是一些最原初的思想——原型的投影,梦境中有一些典型的象征。借助组合梦中意象的绘画,他们希望探索背后的奥秘。


图片


另外,荣格对共时性的研究也带给了泡利新的共鸣。共时性可以体现出心灵和物质的相互作用,它作为对科学的因果性的一种补充,描述那些不能为因果关系所描述的联系。泡利曾经历过许多让他感到自己心灵对物质产生影响的事件。例如,当他接近一个实验室时,实验室发生了事故;当他想要表达(倾倒内部的水)时,旁边的一个水瓶翻了。泡利这样解释共时性:确定的时间,必须由确定的生命支付;不确定的时间,必须有不确定的生命支付。泡利认为确定时间和不确定时间分别指的是心灵的不同深度。确定的时间遵循因果,但是不确定的时间与共时性相关。


图片


梦境与共时性也许触及了同学们的知识盲区,但又似乎是很多人生活中绕不开却又无暇顾及的困惑,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好奇心。杨兴儒分享了荣格的经典之作《潜意识与心灵成长》。程奥华分享了最近在读的斯坦尼斯拉斯·迪昂《脑与意识:破解人类思维之谜》,书中介绍了脑科学现在的一个流派。对于意识和无意识,迪昂提出了很多实验方法,比如经典的视错觉。程奥华觉得迪昂比荣格进步之处在于把原来玄学的心理学问题变成了实验科学的研究(如果有同学感兴趣,之后可以一起讨论吖)


4

讨论总结


激烈的讨论中,徐芦平老师就泡利与荣格的共时性也做一番解读。研究意识本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它不单是研究客体,还是研究主体,甚至是研究方法。泡利等人可谓是勇敢的先驱,敢于涉足这片沃土荒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大门。如果他们生活在现如今,有了各种新兴的技术研究意识和脑科学,他们一定可以挖掘出更多的线索。所以,站在时代十字路口的我们是幸运的,不妨多多思考这些有价值的问题


图片



5

结尾诗


第二期南门谈接近尾声,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得我们的结尾诗创作环节,或许你们已经酝酿好了一首绝世佳作(欢迎投稿)先来看看韩思雨张朔晗在现场即兴创作的诗篇叭!当然还有徐老师的绝句~


图片



上联:携书访,推入,兴来不必独往。
下联:云起时,水穷处,笑可忘还期。
横批:终何有

——韩思雨



南门桐荫坐举觞,自洽共情雏凤翔。
古论今求原道,联文结理探莽苍。
希贤希哲传坟典,亦玄亦史论阴阳。
书生岂曰无一用,春风化雨子同裳。

——张朔晗



人生如过隙,书中日月长。
诗思千古事,笑谈南门旁。

——徐芦平


图片

第二期南门谈合影

(从左到右)后排:程奥华、黄子康(生72)、徐芦平、张正非、杨翛然、崔钦齐、杨兴儒(新闻18)、张朔晗、曹子聪(隔壁精清分子)、李坤应、谭子裴、杨馥玮、林聪(零一学院)、王金羽(教研院18博)、汤雪莹(零一学院);前排:戴文越、贾子尧、韩思雨(经管2017级)、蒋琪、马程田


在“自洽,共情,联结”的呼声中,第二期南门谈圆满落幕。期待下一期南门谈我们再聚,再聊,再笑谈。



活动中相关书影音推荐



电影

《第七封印》、神之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日之光》《沉默》(英格玛·博格曼 执导)


书籍

《脑与意识:破解人类思维之谜》(斯坦尼斯拉斯·迪昂 著)

《潜意识与心灵成长》(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著)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著)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著)

《共时性:理解因果关系的量子特性》(保罗·哈尔彭 著)(nature自然科学公众号11月20日推荐)



活动留言板




张正非

笑谈玄学,幸甚至哉



曹子聪

挺特别的,分享的内容有点意外和小惊喜。最后老师的点评也非常耐人寻味——如果好奇天马行空的问题,那就继续好奇并思考和分享!



张朔晗

思维深度够深的同时还平易近人,既有玄学又有科学,文理气息都很浓!



马程田

气氛更加活泼轻松了!很久以前,我的理想就是研究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联系。没有想到居然在南门谈开启了最接近这个问题的讨论,十分惊喜。期待下一次南门谈~



林聪

干货和氛围超乎想象,很希望下次能读诗和分享



杨翛然

有一位文学家曾这样解读“诗”字:诗者,寺中之言也。在玄言中体验万物的联系,在沉静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这正是诗的意义。这次活动中学姐的分享用科学家的玄言将我带进了一度鄙夷的神性与无意识的世界,使人脑洞大开;另外感谢准备巧克力饼干的同学满足了我这没什么文化的犬儒最大的需求。



汤雪莹

读诗的环节很有仪式感,大家分享的东西也引发了我的一些小小思考。希望南门谈可以按照所设想的模式一直运行下去,这种自发相聚,自由分享和讨论的氛围很赞~



谭子裴

收获满满,同学们讲了很多在我知识盲区里的内容。



黄子康

首先,南门谈的logo非常好看!第一次来南门谈真的被惊艳到了,大学以来很少能找到同学讨论心灵、物质关系这样看似“无用”的话题。期待和有趣的心灵更深入的交流~


韩思雨

终南何有?我依然在探寻这个问题。但无疑,日神和酒神都会在这得到欢愉,日神积极而闪耀着,带领大家一起编织美好的梦境,谁说外观的美便不深刻、不迷人?酒神得以放纵情绪,在醉意朦胧中忘我于悲剧的必然性。



程奥华

第一次来南门谈的活动,感觉还是很有趣的,接触了很多自己平时不会关注的主题和书籍,蒋琪学姐的控场和组织能力也很好,最有趣的感觉是把我这段时间对意识的关注和几位同学的分享居然可以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希望以后还可以更深入地交流~



杨兴儒

很荣幸有机会参与南门谈,和大家一起坐而论道,仿佛电影中的场景,在沟通交流表达中去探索未知,发现新的自己。从民国时期林徽因先生“太太客厅”到巴黎塞纳河左岸咖啡沙龙,看似不经意的场景,看似无目的的谈话,伟大的思想就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流动,影响了时代,甚至改变了世界。


我相信“南门谈”是清华版的左岸咖啡沙龙,每个人都在其中丰富学养,启迪智识,获得灵感和洞察。他就像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旅途,哪怕是一些微光,拨开我们内心的迷雾,找到人生的意义。勇敢地去阅读,勇敢地去思考,勇敢地经历,乔布斯说,你必须相信,那些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你必须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因为相信这些点滴能够一路连接会给你带来循从本觉的自信,它使你远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我比较喜欢两部电影,《死亡诗社》和《美丽心灵》。《死亡诗社》讲的老师就像灯塔一样照亮学生生命的真谛,《美丽心灵》讲的数学家冲破一切艰难险阻追求学术的真理。


很高兴能够和钱班同学一起交流,钱班同学学术理论基础雄厚,思考问题角度对我有深深启发,这使我想到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句话,什么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平和与喜悦。希望南门谈继续加油努力,为同学们奉献更丰富思想饕餮盛宴。



戴文越

我觉得很好…但是希望别总是聊科学家和自然科学。
(回复:当然!举爪!)



蒋琪

太精彩了!结束后几天脑子里都是山顶对弈的那副场景。另外这次时间可能控得比较死,主要是希望可以按照规定的时间结束,形成南门谈和参与者的一种默契和共识,不影响大家的学(qi)习(mo)生(fu)活(xi)。下一期希望留出更多的时间畅聊讨论,以后也可以尝试一次无主旨讨论,看看会被大家的脑洞带向何处。



彩蛋



时间是最好的朋友。下一期,我们将会迎来一只可爱的计时器,在必要时发挥它的作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