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伙理工科生,更是一群有趣灵魂。“南门谈”作为钱学森班创始俱乐部之一,希望通过日常阅读分享与探讨辩论提高大家的交流表达能力,加深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围绕“自洽,共情,联结”的核心宗旨,我们会不定期举办活动,欢迎各位同学们的加盟!三杯果切,两盏淡酒,第一期“南门谈”在掌声中拉开了序幕。活动主要分为五部分——自由分享、主题分享、讨论展开、总结点评以及南门谈招募。参与者不仅有各年级钱学森班同学,还有酷爱阅读的徐芦平老师和满腹诗书的韩思雨(经管学院2017级)。“可以迟到,可以早退,带个脑袋,带张嘴”的自由氛围中,大家一起碰撞思维的火花。自由分享环节中,蒋琪抛砖引玉,分享了自己平时的阅读习惯。作为”得到“App的忠实用户,她几乎每天都会听上几节感兴趣的栏目。戴上耳机就可以从忙碌生活中享有一份独处的快乐和自由的清闲。另外,她也分享了近期读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以及《呼吸》的心得和体会。接着,贾子尧分享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片段。最近他常思考公理最早是如何提出的问题,在“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章节中找到了蛛丝马迹,备受启发。也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诸如万有引力明天是否还存在等等。此后,徐芦平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北大读大学时的阅读经历,垒至天花板的两排书给了大家极为深刻的印象(怪不得徐老师博古通今)。同时,徐老师也建议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以哲学为例)不仅要体味书中的意蕴,更要跳脱出书本,把书看薄,不能一味陷入作者的体系框架中。韩思雨引来林语堂先生的妙语加以呼应“融会贯通,自由自在,书为我用,我不为书用,收古今中外为我注脚”。随着五点的铃声,第二波同学也陆续来到南门谈现场。借此机会,蒋琪解说了“南门谈”俱乐部的由来和“自洽、共情、联结”的意义所在,介绍了活动的形式并呼吁大家一起携手共建南门谈文化。南门谈俱乐部终于拥有了一个13人的微信群,分享着平时文化上的所见所闻,书影音的资源,也等待着更多同学们的加入。随后的主题分享环节,张朔晗和韩思雨分别围绕玻尔和爱因斯坦这对学术上的敌人和生活中的挚友进行了分享。从量子理论的学术角度以及生活中有趣的小故事角度入手,两位同学的讲解深入浅出,激发了大家的讨论,而这种亦敌亦友超越普通意义的友谊也令人动容,更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位熟悉的陌生人的理解。分享过程中,韩思雨巧妙提问大家对索尔维会议中的“索尔维”本人有多少了解,大家不禁异口同声“有钱人”。思雨也希望未来可以像索尔维那样将天下有志之士聚在一起去改变,去创造。最后,大家轮流介绍了自己的文学爱好和习惯。从热爱舞蹈的王培阳到尤爱老电影的戴文越,大家畅所欲言。丘铱可也从钱学森班培养领军人物的角度对“南门谈”俱乐部提出了期许和要求,希望可以引起彼此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自我的认识。非常好,大家讨论起来气氛非常活跃,不像某些活动非常压抑,感觉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是在一个完全平等的地位上的,自由讨论很自由,主题分享时在下面的同学和分享同学的互动也很活跃。形式轻松,内容硬核,非常有启发性!总是忙于解决眼前问题的我们,总算有机会让自己关乎哲学和关怀的思想自由放飞。欣赏他人自由放飞的思想也是一件乐事。同学们分享的观点都非常新颖,蒋巨的读书习惯让我受益颇多,子尧学长引入的关于海德格尔的讨论很有深度“自洽,共情,联结”。在这个可以暂时忘记现实中的时间,仿佛超然世外的小空间中,我们打开了自己,穿梭于古今,经由着他人。书籍,艺术,科学,哲思,无话不谈。学学习,读读书,说说话,从初级的打工人暂时变成初级的思想者,南门谈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彼此。感觉讨论氛围很好,学术之上有青春的气息,感觉大家都很真诚。
感觉时间不够用,有好多可以聊的。俱乐部的形式太棒了!希望大家持续捧场!
感觉是一场精神盛宴。听大家讲各种名人趣事和各种思想的分享,进而激发更深层次的思考。期待下次!
“给生活做加法”,我觉得南门谈很好地践行了这样的理念。能够有一群同学聚在一起聊书,聊思想,聊科学等等,真的是不可多得的奇妙经历。第一次能有这么深入的讨论,聊哲学,聊生命。感动!畅快!开始的时候想了很多可能的形式,选择这种自由分享和主题分享结合的形式,可以兼顾散仙会和旅行团各自优点。期待我们不仅悟言一室之内,更可以走出南门,到更大的天地中去放浪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