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谈 | 虚无
走出清华的南门,万圣书园的牌在成府路上并不起眼,但沿着吱吱嘎嘎的楼梯走上二楼,无疑会被汗牛充栋的书籍吸引了去。All sages bookstore, 第七期南门谈在这里举办。
万圣书园前台,每月每周都有书单推荐,平日里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书店里的猫咪趴在书堆上睡觉
在边上的醒客咖啡(Thinker Coffee),大家陆陆续续地落了座。点上一杯“克拉拉与太阳”或是一杯“伪装的宗教”,南门谈拉开了序幕。原本计划谈谈北影节上的见闻,但是要分享的同学对当时的PPT还不满意(期待一下第八期南门谈的内容分享),于是在万圣书园轻松惬意的环境下,大家的话题也就不再拘泥一处。
醒客咖啡的饮料名都取自近期的书名
贾子尧首先分享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讲了自己从小说里读到的有共鸣的部分。“事前问过几位同学,大家觉得聊这个话题的最高境界是一句也不提陀思妥耶夫斯基,但是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法来看生活。我很喜欢这个思路。”他最近觉得最好的学问是能够落在生活中的,对起心动念的觉察和照顾。老陀是这方面的大师。老陀的方法,姑且就以觉察念头为中心。他发现的最难处理的念头,都与“虚无”有关。于是这次就从虚无开始谈起。
贾子尧回忆道,谈这个话题很有难度,我当时并不知道。因为虚无往往对应到人最脆弱的状态,在重新强壮之后,是羞于提及的。而且要跟一大群人谈这个有点羞愧的事,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要把自身暴露在评判中。而上回我们在万圣书园,环境优雅,周围人们安静地做事或倾听,当下的生活明亮而充满希望,突然要聊这事,就更难满意,容易让人感觉无病呻吟。另一位同学就很聪明,缩在角落,只听不说。我就得说,而且控制不住地开始飘,幸亏没有癫痫病,不然当场就一声尖叫抽搐过去了。后来想想,还真挺羞愧的。
虚无是个什么样的念头呢?对价值的否定。当虚无还只是个念头时,它是对价值的自我否定。比如,当着一大群人讲话,讲着讲着突然不想讲了,于是一句不说,陷入沉寂(伯格曼《假面》);久病的人刚刚康复,重新踏上病前规划的旅途,选择在途中死在一个混混的刀下(博尔赫斯《南方》);父亲屈辱地忍受着由女儿卖身供给的生活,在有机会获得公职后,卑劣地选择酗酒,直到白白浪费这机会(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这些都是艺术品中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有,但不好意思举。虚无的念头充满破坏力,但又非常自然。我害怕这念头把人拐走。
也许大家需要些方法来对抗这种念头。战场在人心里,其实也谈不上对抗。蒋琪提到她最近很喜欢的笛卡尔。就我所知,笛卡尔方法对某些虚无就很有效。不光是笛卡尔,哲学家们总有些方法帮我们转念。不喜欢哲学的人,有社会学合胃口。不喜欢思想的人,有感觉合胃口。什么都不喜欢的人,有不喜欢合胃口。连不喜欢也不喜欢的人,也许已经跨越了这个念头。
第七期南门谈合影于万圣书园
最后,大家愉快地分享了自己在假期里读的书和一些喜欢的作品。万圣书园的黑猫(大概睡醒了)也溜过来,在桌边徘徊,似是希望加入我们的讨论。末了,书园独特的气息继续承载着南门谈结束后的兴奋,大家散在书架大大小小的褶皱里寻找刚才被提及的书籍。怀里兜着几本书离开书店时,感觉这场南门谈好像给北京黄昏里点亮了一盏灯。
书影音游推荐
《丰饶之海》三岛由纪夫
《异世界迷宫黑心农场》(番剧)
《浮生若梦》林语堂
《传说之下》/《undertale》(游戏)
《恶棍列传》博尔赫斯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
《死于威尼斯》托马斯·曼
单读(APP)
拉赫马尼诺夫:帕格尼尼狂想曲;Rachmaninoff: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