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0党团建设丨深根计划&清年爱劳动
清华大学一直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大力弘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2022学年春季学期,力0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3次农耕实践活动,承包了北京市海淀区周家巷村的2块田地(每块面积约0.3亩,220平米),从翻土、播种、施肥、除草、浇水、收获全流程负责,种植了西瓜、黄瓜、番茄等多种作物,收获颇丰。
实践过程
第一次农耕实践:3月26日第5周周六。在综合体育馆门口进行了简短的开耕仪式后,同学们统一乘坐大巴前往了周家巷村。在接受了基本的培训之后,我们在承包的地块旁挂上了生产大队的牌子,然后对承包的土地进行了翻土工作。实践结束后,由于发现力0的生产能力比其他集体要强很多,于是又申请了一块新的土地。
第二次农耕实践:4月3日第6周周日。正值清明假期,力0再次进行了农耕实践。在培训过程中,大家迅速掌握了起陇和播种的技巧,还对隔壁土地的同学进行了演示。我们对上次已经翻过的土地进行了起陇和播种,种上了一半的番茄和一半的黄瓜,而新开垦的一片土地则种上了一半的西瓜。在劳动力相近的情况下,力0的耕种效率要远远大于其他集体。
第三次农耕实践:4月23日第9周周六。由于连续几周都没有下雨,土地干裂严重,只有少量种子长出了苗,于是我们对没发芽的部分进行了补种,同时在尚未开垦的半块土地上,种出了“❤力0”的形状。在给土地浇水的过程中,由于现场没有足够长的水管,力0的同学只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在许春晓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流体力学的知识成功挖出水渠,将远处的水引到田里。经过这次实践,大家深刻地意识到了农作物灌溉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理解了为什么古代文明总是产生在水源附近,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流体力学知识,再也不用惧怕流力小测了。
同学感想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我从小生活在城市中很少有下地耕种的机会;偶尔去农村也赶不上农忙,只能看着满地的秸秆发呆。本来我报名是因为好奇,想知道在土地里耕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但是当我实际拿起锄头的时候,我才知道什么叫用汗水浇灌果实。说实话我们耕种技术都不高,地也不大,干的活绝对不算多,但我真正感到了腰疼腿疼,感到了手握农具的酸痛——当然也感受到了快乐、幸福。尽管还没看到果实,但我想这已经够了,我已经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其意义。我看到了真正的体力劳动,也似乎看到了农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的劳动环境比起真正的农民还是好上很多。
劳动是所有人的义务,也是所有人的权利。从劳动中感受快乐并不是一句空话,我们热爱生活,首先应当热爱劳动。
——张朔晗
每次劳动后都很累,但是能和同学一起下地耕种却是莫名其妙的快乐。很幸运能够体验到在校园里体验不到的事情,感觉在北京种地这样的事情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了。虽然现在各个国家都很需要人才,但是这个世界总得需要很一部分人来种地。所有的职业都是值得尊重的,都是这个社会所必须的。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够同等看待各种职业的人,包括种地的农民。至少能让他们的社会地位稍微有些许提高吧。
——陆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