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力学班助力全校本科荣誉学位建设
9月9日上午,第26次教育工作讨论会荣誉学位专场研讨会举行。副教务长、教务处处长、为先书院院长欧阳证,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钱学森力学班首席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泉水,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致理书院院长李艳梅,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务处副处长杨帆,航院教学副院长陈海昕,电机系副系主任朱桂萍,工物系副系主任高喆,其他相关院系教学办主任及教务员共同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书院管理中心主任苏芃主持。
会议现场
欧阳证在讲话中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研讨,钱学森力学班(以下简称“钱班”)以及书院在荣誉学位建设上做了很多尝试,给其他院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清华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推进,荣誉学位项目建设是否有一个长期可持续推进的方案非常关键。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三个问题:荣誉学位对学生的意义是什么?荣誉学位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是什么,改革的过程中是否给教师提供了培训和过渡阶段?荣誉学位的设立对于学校的课程体系调整和改革目标发挥什么作用?欧阳证认为,荣誉学位的建设应建设好赛道,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训练后自主选择高阶等级,使学生发展更加多元化。同时荣誉学位的建设离不开老师的参与,我们不仅要给学生设计赛道,还要给老师设计培训和过渡过程,增加对教师积极参与的吸引力。
欧阳证发言
郑泉水指出,荣誉学位真正的意义在于设立一个很高的学术目标让学生为之努力。荣誉学位项目目前强调“过程”,他建议进一步明确“目的”。他讲到,荣誉学位可以给学生提供“破格”的渠道,实现人才的突破,达到培养未来领袖的目标。
郑泉水发言
李艳梅讲到,希望通过荣誉学位鼓励学生往学术的方向发展,把能够走得快的学生向前拉一拉,同时对其他学生起到带动效果。致理书院的荣誉学位项目建设分别在课程学习和科研方面进行考量,将科研训练融入挑战性课程,同时充分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度,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加充实,积极性更高。
李艳梅发言
李俊峰表示,行健的荣誉学位在“钱班”方案的基础上有一些调整,一方面充分利用“钱班”高密度资源的边际效应;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学生特点、核心课程特点的差异,将科研系列要求从必修改成限选,同时新建了“科研入门”和“科研进阶”课程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科研能力。书院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行健第一届学生参加卓越计划的比例约为1/3,在大二结束时比例扩大到80%,在这个过程中将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了科研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李俊峰发言
致理书院副院长闫永彬详细介绍了致理书院荣誉学位体系的组织架构、项目实施情况以及学生反馈等情况。他讲到,荣誉学位是本科生的最高学术荣誉,致理书院根据学生特点、强基计划的要求和荣誉学位的学术性导向,一方面通过设置高挑战度荣誉课程体系,强化基础和创造无上限精深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通过新开设的一系列创新思维训练课和科研训练课等重塑贯穿本科四年的进阶式学术训练,让学生尽早掌握科学逻辑,接触科学前沿,提高学术品位。致理书院通过将荣誉学位体系的所有高挑战度荣誉课程和学术训练环节嵌入培养方案,将荣誉学位的培养理念与书院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从而使得全体学生都可以根据个人情况以“自助餐”方式进行灵活选择。致理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敢于挑战科学难题,做原始创新的工作,书院以荣誉学位为抓手,通过弹性培养方案、一人一策、交叉融合等方式,为学生成长释放了充足的空间,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闫永彬分享
行健书院副院长徐芦平首先介绍了“钱班”的荣誉学位项目的主要情况。2016年,学校为探索优秀学生的多样化成长路径,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自主性和开放性,以“钱班”为试点构建了以“进阶研究、精深学习”为核心的荣誉学位项目,鼓励对科研、学术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高挑战度荣誉课程学习,并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循序渐进、卓有成效的科研或创新项目。在课程体系方面,“钱班”设立少而精深的六大模块(数学、科学、工科基础、人文通识、研究与专业以及综合贯通),每个模块设置三门高挑战度荣誉课程,希望学生能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要的核心基础课中,通过精深学习,深刻理解知识背后的底层逻辑,掌握核心方法,建立高层次思维与可迁移能力;在“进阶研究”环节,“钱班”经过逐步优化和完善,从大一到大四针对不同的阶段构建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和自主创造,自己定义未来的方向。
徐芦平对行健书院的荣誉学位项目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行健书院基于“钱班”模式,充分考虑强基计划和书院的特点进行了适配和调整。书院充分发挥学生基数大、主动性强的优势,支持学生自主举办各类科研实践与学术交流活动,例如“五行杯”、“合冶计划”、名师微沙龙、技术小讲堂等,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老师只需保障学术的专业性及做好优质学术资源的对接。同时,书院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开设《科研导引》课程,为学生搭建进入研究型学习的导引、对接中高阶科研实践的桥梁。
徐芦平分享
其他与会老师对荣誉学位项目的课程建设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会议最后,苏芃对参会老师表示感谢,希望荣誉学位培养项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充分结合,助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整体的人才质量提高。
苏芃发言